close

為殘疾人築夢 傳遞社會溫暖——吉林大學服務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紀實

編者按:今年11月30日,2013-2022年亞太殘疾人十年中期審查高級別政府間會議開幕式在北京舉行,大會宣讀瞭國傢主席習近平向大會的致辭。“加快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努力增進殘疾人福祉,推動殘疾人事業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成為大會的主旨。回顧吉林大學服務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歷程,更加堅定瞭我們“愛殘助殘”的決心和信心。吉林大學一定凝心聚力,不斷進取,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美好夢想早日實現。

為殘疾人築夢 傳遞社會溫暖

——吉林大學服務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紀實

【吉林大學報記者 曉蔚】目前,我國殘疾人有8500萬,很多殘疾人不能很好地生活、工作,甚至陷入困境。如何讓社會更多的力量關註殘疾人,如何促進殘疾人平等社會參與,如何讓殘疾人超越自我、共享社會進步,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神聖的職責。發展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築夢,早已成為吉林大學關註社會、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從建立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使學校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傢擁有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機構的高校,到把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和服務納入到學校整體戰略發展規劃中的重要舉措;從艱難探索、經驗積累,到每一個成績的取得,都展現瞭吉林大學校領導的遠見和胸懷,吉大人的擔當和追求!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留下的是吉大人積極倡導服務殘疾人事業發展、躬身篤行的堅定足跡。

整合功能 搭建平臺

入選首批省級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搭建完備的平臺,將資源進行合理且充分的整合,在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關鍵。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平臺的建立,就是經歷瞭由各學科功能定位到整合平臺、打造資源,再到平臺深化發展的艱難歷程。

20世紀90年代至2008年,學校產生瞭一批具有重要影響意義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學術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撰寫完成和公開發表有關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論文雖然隻有31篇,主要集中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涉及的主題較為廣泛,主要包括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殘疾人權利、生存狀況、遠程教育問題、康復以及殘疾人交通用品設計,其中一部分是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但是,這些學術成果闡述瞭各個專業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所能發揮的功能,充分體現瞭吉林大學在教學與科研中對於殘疾人事業的關註。



2009年,學校利用學科眾多的優勢,突出自身特色,對學科進行有效整合。9月21日,中國殘聯、吉林大學和吉林省殘聯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成立瞭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這是東北高校首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研究機構。中心把服務決策、推進事業作為研究的根本目標,把破解難題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把指導實踐作為研究的最終歸宿。中心的建立在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使這一研究更具方向性、規模性和組織性,對於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人才培養和相關學科建設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當時,中心以985創新基地為重要依托,跨學科、跨專業,整合瞭哲學社會學院、護理學院、白求恩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東北亞研究院的學術資源與科研力量。同時,學校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問題研究,將其列入學校整體發展戰略規劃之中。由此,中心更加明確瞭以“立足吉林、服務東北、面向全國”的發展宗旨和目標,使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研究工作全面開展,大踏步地前進。

2015年,中心平臺進一步擴展,與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機構共同入選吉林省首批省級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與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等8個研究機構共同入選2015年度新增的吉林省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踏實研究 服務社會

科研、實踐、教學、人才培養融合,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

打造平臺是框架上的把握,平臺運轉則需要功能的定位。發揮哪些功能才是我們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核心所在呢?吉林大學不斷積極探索,尋找到以中心作為平臺,在科研、實踐與教學的相互促進中,幫助殘疾人實現瞭自我超越、人生逐夢的有效途徑。

理論研究成果豐碩。發表的涉及殘疾人的相關研究成果專著8部、論文300餘篇,被收入國傢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和公開發表在國傢重要期刊上。SCI收錄論文6篇,EI、ISTP收錄論文4篇,SCIENCE、NATURE論文2篇,CSSCI收錄論文27篇,其中有兩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在《殘疾人研究》上發表論文5篇。

科研項目彰顯能力。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凸顯瞭中心較強的繼續承擔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基礎和能力。中心已經完成或正在承擔的國傢社科重大項目、中殘聯重大項目、國傢科委項目、國傢衛生部、教育部、曾憲梓國際助殘基金會、省社科、省科委、省殘聯等課題立項機構的各種縱向與橫向研究課題60餘項,經費達300餘萬元。吉林省殘聯也非常支持中心工作,已連續幾年下撥科研經費,支持青年教師開展行車紀錄器多鏡頭比較科研工作。近兩年,又有數位教師分別獲得多項國傢社科基金、吉林省和遼寧省委托項目。

科研成果凸顯效益。上述科研成果紛紛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得到瞭有關權威機構的認可,被國傢和吉林省有關決策部門采納,產生瞭較好的社會影響和社會經濟效益。有16項相關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優秀研究成果獎;研究人員撰寫的《婦產科護理學》入選國傢精品課程,《康復功能評定學》《康復醫學》獲國傢級規劃教材、校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宋寶安教授撰寫的咨詢報告“關於解決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的建議”得到瞭吉林省委領導的批示;常遇春教授的“一種穿通效應增強型矽光電晶體管”獲得瞭專利轉讓;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機接口問題研究”已向國傢申請瞭專利。



服務社會開展合作。 2011年12月2日中心承辦瞭在吉林大學舉行的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暨第五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論壇,使得農村殘疾人問題得到與會者的高度關註。2015年吉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與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簽署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協議,中心已成為全國孤獨癥兒童康復試點機構之一,為吉林省的貧困殘疾人獲得權威的醫療康復救助做出瞭貢獻。7月,中心成員多次應邀參加瞭遼寧省加快推進全省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意見的專傢論證會,代表中心提出對於遼寧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這些合作對共同助推殘疾人事業發展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加強培訓輻射引領。2010年,中心主要成員單位白求恩醫學院與吉林省殘聯共同承擔第四期全國省級社區康復協調員師資培訓班的任務,為來自全國13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總局的69名康復領域的師資人員提供瞭培訓指導。2012年受中殘聯康復部委托成功舉辦瞭脊髓損傷康復專業培訓班。



全景行車紀錄器人才培養後繼有人。加強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教學與人才培養,為殘疾人事業發展輸送專業人才,才能使殘疾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人事業的步伐永不停止。從2009年3月開始,學校以共建的模式,公共衛生學院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合作,為殘聯系統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康復管理及服務專業人才。主要培養方向為殘疾人康復管理,授予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2010年以來聘任瞭尤紅等7名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各領域專傢作為我校的研究生校外合作導師,並設立北京和吉林大學兩個授課點和培養基地,共有40餘名優秀教師為這些研究生授課和論文指導。學校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培養瞭57名此類研究生,覆蓋國內18個省、市和自治區。這些畢業生目前都已成為殘聯系統的業務骨幹,有的研究生已成為殘疾人事業領域的主要領導。同時,根據學校的相關專業設置,進行瞭殘疾人研究人才的培養。吉林大學社會保障學博士點在中心設有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方向,列在2017年學校博士招生目錄中。先後招收瞭4名博士研究生,已經有兩名博士研究生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他們現在都在高校從事與殘疾人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保障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活動。

關心愛護自強自立。吉林大學一貫支持和幫助鼓勵在校殘疾大學生樹立自強自立意識,為他們提供就業幫助。連續多年評選十佳自強自立大學生,號召全校學生學習他們不向命運低頭頑強拼搏的先進事跡。每逢新年佳節,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都親自到寢室看望殘疾學生,鼓勵殘疾大學生不忘初心,繼續努力。吉林大學2012屆畢業生學位授予儀式上,校長親自接送被譽為“中國版霍金”的計算機學院“腦癱博士”王甦菁,為他執行畢業撥穗禮的場景成為學校傳頌的佳話。



調查研究有的放矢。吉林大學進行社會調查研究、建立基地,研究真問題,實施真幫助。在中殘聯和吉林省殘聯的指導幫助下,中心於2011年開展瞭東北三省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體系的大規模深入調研。走訪瞭43個村屯,回收有效問卷4360份,內容涉及經濟、就業、婚姻、教育、康復、醫療、無障礙等多個方面,是迄今為止我國對農村殘疾人進行的一次內容全面、規模宏大的社會調查。2012年,中心在遼寧省撫順縣、吉林省榆樹市、黑龍江省富錦市分別建立瞭吉林大學殘疾人研究與愛心教育基地,不定期地組織師生進行農村殘疾人調研工作,培養學生的愛心與社會責任心。2014年10月11日,中殘聯、東北三省殘聯、中心與哈爾濱市南崗區、安達市、長春市朝陽區、梅河口市、撫順市順城區、葫蘆島市綏中縣基層殘聯共建6個研究基地,為廣大科研人員及時瞭解基層殘疾狀況提供瞭有利條件。



內聯外展 彰顯特色

發揮中心效力,為殘疾人圓夢插上雙翼

內聯外展是吉林大學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活動方式,對內不斷資源挖潛,穩固聯系,對外不斷擴展視野,維護互動。中心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建設,初步形成瞭研究特色,提升、擴大瞭影響力,與全社會形成合力,為殘疾人圓夢插上翅膀。

有創新才有特色。中心開展殘疾人研究所需要的學科門類齊全,將人文研究與醫學研究、管理學研究相結合,可以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更廣泛、更全面、跨學科體系、多視角的研究成果;把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相結合,在中國殘聯、吉林省殘聯、吉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以及廣大社區的支持配合下,為科學合理地解決殘疾人問題提供決策依據和理論支持;中心科研資源雄厚。多個重點學科、重點研究基地與實驗室為殘疾人預防與康復事業提供瞭更高的科研平臺;國際經驗研究與國內實證研究相結合,汲取國外先進研究經驗,有效提高研究水平;殘疾人問題研究與為殘疾人服務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為解決殘疾人問題提供人力支持。



幾年來,依托中心,相關學科和成員不斷通過學術交流、決策咨詢等方式,擴大影響力,學習更多關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先進經驗。中心主任李凡教授2016年兩次應邀參加瞭殘疾人事業發展高校校長高峰論壇;2017年7月,到吉林省殘疾人聯合會與盛大成理事長等以殘疾人事業發展合作研究為主題進行瞭座談,對今後雙方合作提出瞭有建設性的設想和展望;中心成員先後多次應邀參加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論壇,圍繞殘疾人在經濟、住房、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養護照料、康復、輔助器具、法律服務、無障礙以及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基本服務及需求特點與全國代表進行瞭深入探討;2012年,白求恩醫學院按著中國殘聯康復部的工作部署,在吉林省殘聯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在長春市開辦的中國殘聯、吉林大學脊髓損傷康復高級培訓班,充分發揮瞭中國殘疾人康復人才吉林大學培養基地的作用,培養瞭高水平、高層次的康復專業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

愛殘助殘 信心滿滿

積極行動,奔向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的永久航標

“愛殘助殘”是一種品格,一種擔當,一種力量!讓廣大殘疾人滿懷自信,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傢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朋友的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轉化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對5年來中國發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精準定位。報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第三條“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指出:“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我們的黨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又一次提出瞭新的要求。



新的征程,新的號角。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吉大人信心滿滿。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提出新的構想。未來將在集中在凝練科研方向,產出積極成果,強化項目效應;加強學科建設,創造新的殘疾人事業發展推動點;加強隊伍建設,使專項研究人才層次更上一層樓;強化人才培養,向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加強學術交流合作,做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信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在中心領導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吉林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必將成為國內重要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基地、殘疾人事業學術交流基地、殘疾人事業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中國的殘疾人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業績。
arrow
arrow

    aio644us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